2025年6月12日,广西机械工程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组织行业知名专家,对广西蒙娜丽莎新材料有限公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大学、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共同起草的团体标准《建筑陶瓷材料集中制粉技术规范》(送审稿)进行了技术审查。
在听取标准起草工作组关于标准起草情况的汇报后,专家组对团体标准《建筑陶瓷材料集中制粉技术规范》(送审稿)逐条逐款进行了认真审查,指导起草工作组逐字逐句的梳理完善。经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团体标准《建筑陶瓷材料集中制粉技术规范》是在深入调研,广泛收集整理建筑陶瓷行业制粉工艺相关资料,经生产验证的基础上制定的,所采用的技术路线正确,内容完整,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同意通过技术审查。
专家组评价该团体标准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体现,通过聚焦陶瓷行业急需解决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建筑陶瓷材料集中制粉的技术空白。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对提高低品位陶瓷原料的制备技术水平,促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助力建筑陶瓷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广西拥有高岭土、石粉、粘土等特色矿产资源,在发展建筑陶瓷产业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与资源禀赋。但是陶瓷原料产区地区分布较广,在每个产区原料品种多且杂,呈现出品位较低的现象,没有形成标准的原料制备工艺方法,会导致最终生产的陶瓷产品质量波动较大。因此,陶瓷原料标准化制备成为建筑陶瓷行业的共性难题。陶瓷原料集中制粉技术是一种对原材料进行集中采购、集中管理、集中制粉、集中治污的生产模式,可解决陶瓷原料在连续生产过程中由于低品位特性出现的产品质量不稳定问题,具有生产集中化、管理模块化、质量可控化、成本低廉化、污染源可控化等显著特点,是建筑陶瓷行业实现绿色环保生产的一个未来发展方向。
该标准的申报是依托广西蒙娜丽莎新材料有限公司、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蒙娜丽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陶瓷工程研究中心、广西建筑陶瓷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等平台,以及标准联合申报单位2023年获批的两项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超大尺寸陶瓷板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建筑陶瓷绿色节能智造成套技术中试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在产学研的合作下,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相关成果在蒙娜丽莎4 大基地和下游等10 余家企业进行推广和应用,生产的陶瓷产品入选白鹤滩水电站、港珠澳大桥、杭州亚运会场馆、迪拜世博会中国馆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及重点标杆工程,极大推动了我国建筑陶瓷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广西机械工程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将协助标准起草工作组按照审查意见修改完善,报送广西机械工程学会批准发布,加快该标准在行业中的宣贯推广和实施应用。
(学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供稿)